发布日期:2025-06-24 12:38 点击次数:142
13个战士,用了短短14分钟,就干掉了敌人97个,还抓了19个俘虏。他们直接端掉了敌人的团部,把敌军团长也给解决了,还缴获了敌人的团旗。而我军这边呢,只有1个人受了点轻伤。这场战斗,就是朝鲜战争里非常有名的“奇袭白虎团”。
这段传奇故事,简直就是拍电影的绝佳材料,也是好多观众一直以来的期望。但除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拍过的京剧、样板戏电影,一晃几十年,愣是没人把“奇袭白虎团”搬上大银幕,就连那个《智取威虎山》都火成大片了。这到底是为啥呢?
话说1953年6月中旬那会儿,朝鲜那边打了快三年的仗,好不容易快谈到停战了,大家伙儿都盼着半岛能消停会儿。可就在这时候,南朝鲜的李承晚不知咋想的,突然脑子一热,觉得自己老厉害了,站出来就喊:“我可不同意停战这事儿!就算美国老大不管我了,我也要自个儿跟你们杠到底,把你们都给打服了!”
碰到这种难啃的“硬茬子”,咱们志愿军就一个态度:干!简单说,那就是:使劲干!
为了彻底击败李承晚,咱们志愿军搞了个超大规模的金城战役。到底有多大阵仗?咱们这边上了第20兵团,还有第9兵团的第24军,加一块儿24万大军。南朝鲜那边呢,就4个师,拢共7万多人。兵力对比,咱们3个多打一个,火炮也是咱们多,差不多1.7比1,优势很明显。
这么说吧,咱们志愿军以前可从没经历过这么不缺物资的战斗,之后也没碰上。
为啥这么说呢?这仗一打起来,南朝鲜军简直是不堪一击,立马就被打趴下了。他们只能乖乖听你爹的话,签字停战,再也不敢给志愿军机会去收拾他们了。
金城战役里,每场战斗都打得相当过瘾,不过大家最爱聊的还是那场叫做“斩首行动”的突袭——直接攻打白虎团,简直就是小部队打败大军、突袭策略的经典例子。
金城战役打响后,第20兵团的68军里头,203师接到任务,要正面杠上南朝鲜军的首都师一团。这一团啊,1946年1月就成立了,是南朝鲜最早建的八个团里的一个,人数多,将领也不少,装备都是顶呱呱的。他们之前在襄阳那边,“三八线”北边守备战里头可是出尽了风头,李承晚还亲自给他们送了一面新团旗,旗子上绣着个凶猛的老虎,打那以后,他们就被叫做“白虎团”了。
第203师瞅准形势,琢磨出一套新打法:一边猛攻,一边穿插,连着突破防线,打算一口气把面前的敌人干掉。同时呢,师里还琢磨了个妙招,打算打个敌人措手不及。他们让607团的侦察连和侦察排挑了些精兵强将,组了个“伪装突袭小组”。就在穿插营行动前,咱们主力部队开始总攻那会儿,这个小组就换上敌军衣服,悄悄摸到二青洞,直接冲向“白虎团”的团部,要把敌人的指挥中心给端了。
负责突袭任务的是侦察排的副头儿杨育才,他特地选了12个身经百战的侦察兵,让他们扮成南朝鲜军队,而他呢,则装成了一个“美军指导员”。趁着大部队在前面开打,他带着这个小队伍,一路深入到敌人后方。
要是想搞个突然袭击,那就得摸清敌人的老窝在哪儿,可杨育才压根儿不知道敌人确切在哪。就在这时,杨育才猛地发现队伍后头好像多了个影子,一问才知道,这是“白虎团”的一个走丢的小兵。他看到杨育才他们往南窜,以为是自己人呢,就这么傻乎乎地跟了上来,没想到直接成了俘虏。
从那个被抓的人那里,杨育才知道了“白虎团”团部在哪里,还知道了敌人的接头暗号,就是“古伦姆对欧巴”。靠着这个暗号,他们小队轻松地过了敌人的检查站。但快走到“白虎团”营地旁边一个肯定要经过的路口时,他们撞见了敌人的几辆车子。
杨育才眼疾手快,立马带着小队冲向敌人,丢了几个手榴弹,把车给炸了好几辆。敌人一下子乱了套,趁这个机会,小队迅速穿过马路,直奔敌人的团部而去。
杨育看到敌人数量众多,散布在院子、岗亭和各个办公室,可自己这边只有十三个战士,敌我力量对比太悬殊了。但战斗的机会难得,一点都不能耽误,杨育立刻决定把小队伍拆成四个战斗小队,每个小队三人,分别去突击三处敌人,剩下那个小队就负责去搞掉汽车,拦住敌人退路。
动手!杨育才大喊一声,一组人马立马冲向敌警卫室,猛地开了火。另外三组也各自行动,冲锋枪、手榴弹一块儿上,把敌人打了个晕头转向,他们一下子就乱了套,连来了多少对手都搞不清,只想着赶紧突围逃跑。但汽车已经被炸毁,想跑也跑不成了。
过了差不多14分钟,战斗就收尾了。敌人那边,死的死,伤的伤,总共有97个人被干掉,19个被抓了。他们的团长陆根洙也直接送了命,“虎头旗”被我们志愿军给缴获了。我们这边呢,就一个人受了点小伤,可以说是没咋损失。
小队伍突袭白虎团得手,把敌人的防线搅得一团糟,还干掉了他们的指挥中心。这样一来,给我们的主力大军消灭那里的敌人铺平了道路。
南韩那边肯定没想到,他们特别自豪的“白虎团”竟然只撑了8小时50分钟,就被一锅端了。那个“白虎团”的团部,更是短短14分钟就被搞定。就算算上杨育才他们赶路的时间,这次突袭“白虎团”总共也就花了1个多小时。
经过那一仗,杨育才带着的13个战士,一跃成为咱们志愿军里的大英雄,让大伙都感到骄傲。反过来,“白虎团”那一败,简直是韩国历史上没法擦掉的一个大污点。
说起那段往事,真是太牛了,牛到让人不敢相信。要不是白虎团那面虎头旗现在还摆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,估计好多人都不会信,韩国那边可能也不会承认。
这次突袭行动时间太短,给编剧和导演们带来了大挑战,这么点时间咋拍成俩小时的电影呢?所以到现在,我们还没在电影院看到这突袭白虎团的故事。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,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这场传奇的突袭!
【注】其实,上世纪60年代,八一电影制片厂曾拍摄过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电影,名字叫《打击侵略者》,官方资料介绍是根据宋之话剧《保卫和平》改编,但是其中一部分奇袭的战斗情节跟《奇袭白虎团》几乎完全一致,甚至出现了白虎团的团旗,但这部电影中还有其他战役的内容,不能等同于《奇袭白虎团》。